User:Xiaomingyan/Sandlot/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科學主題首頁

歡迎來到科學主題首頁科學是研究自然現象的學問,能夠對於自然現象給出可供重複驗證的解釋與預測。科學家研究科學時,必須符合科學方法,即對自然現象的研究必須建立於收集可觀察、可經驗、可量度的證據,並且合乎明確的邏輯推理原則。另一種比較老舊,很接近的涵義表明,科學是所有可信賴、合乎邏輯與理性的知識。

古典時代以來,科學就與哲學密切連結。近代時期,在英語,科學與哲學這兩個術語有時可以交換使用。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與哲學才開始有所區別。後來,為了更強調兩者不同,又將自然哲學改稱為自然科學。這種詮釋強調,自然科學專注於研究自然現象與相關自然定律,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數學天文學等領域。

將科學所倚賴的治學理論與治學精神延伸至其它領域,現代學者開展了探討人類社會社會科學。現今,科學這術語可以廣義指稱關於某論題的可信賴知識,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律學語言學等。

特色條目

蛋白酶体
蛋白酶体

蛋白酶体是在真核生物古菌中普遍存在的,在一些原核生物中也存在的一种巨型蛋白质复合物。在真核生物中,蛋白酶体位于细胞核细胞质中。蛋白酶体的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不需要的或受到损伤的蛋白质,这一作用是通过打断肽键化学反应来实现。能够发挥这一作用的被称为蛋白酶。蛋白酶体是细胞用来调控特定蛋白质和除去错误折叠蛋白质的主要机制。经过蛋白酶体的降解,蛋白质被切割为约7-8个氨基酸长的段;这些肽段可以被进一步降解为单个氨基酸分子,然后被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对于许多细胞进程,包括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優良條目

希格斯玻色子标准模型里的一種基本粒子,是一種玻色子自旋為零,宇稱為正值,不帶電荷色荷,極不穩定,生成後會立刻衰變。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場量子激發。根據希格斯机制,基本粒子因與希格斯場耦合而獲得質量。假若希格斯玻色子被證實存在,則希格斯場應該也存在,而希格斯機制也可被確認為基本無誤。物理學者用了四十多年時間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蹤跡。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是全世界至今為止最昂貴、最複雜的實驗設施之一,其建成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尋找與觀察希格斯玻色子與其它種粒子。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LHC的緊湊緲子線圈(CMS)探测到质量为125.3±0.6GeV的新玻色子(超過背景期望值4.9个标准差),超環面儀器(ATLAS)测量到质量为126.5GeV的新玻色子(5个标准差),这两種粒子极像希格斯玻色子。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發表新聞稿正式宣布,先前探測到的新粒子暫時被確認是希格斯玻色子,具有零自旋與偶宇稱,這是希格斯玻色子應該具有的兩種基本性質,但有一部分實驗結果不盡符合理論預測,更多數據仍在等待處理與分析。希格斯玻色子是因物理學者彼得·希格斯而命名。他是於1964年提出希格斯機制的六位物理學者中的一位。2013年10月8日,因為“次原子粒子質量的生成機制理論,促進了人類對這方面的理解,並且最近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屬下大型強子對撞機超環面儀器緊湊緲子線圈探測器發現的基本粒子證實”,弗朗索瓦·恩格勒彼得·希格斯榮獲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每日圖片

愛斯基摩星雲(NGC 2392),亦稱「小丑臉星雲」,是位於雙子座的一個行星狀星雲,距離地球約2,900光年遠,由英国天文學家威廉·赫歇尔在1787年發現的;使用小型望遠鏡就可以看見。由於地面上觀察受大氣影響,影像不甚清晰之下,它像是被帶頭罩雪衣的敞篷圍攏的正面頭象,也就是因為影像不太清晰,愛斯基摩頭像更甚「相似」(略帶想像空間)。2000年哈伯太空望遠鏡對這個星雲作高解像照相觀測,呈現人們尚未能充分了解的複雜氣體結構。

人物

彼得·希格斯CHFRSFRSE(1929年5月29日)是英國理論物理學家愛丁堡大學榮譽退休教授,他以希格斯機制希格斯粒子而聞名於世。彼得·希格斯出生在英格蘭泰恩河畔紐塞,他在1960年畢業於倫敦國王學院,1980年到1996年期間曾在愛丁堡大學任教。

2012年7月4日,CERN宣布LHC緊湊緲子線圈探测到质量为125.3±0.6GeV的新粒子(超過背景期望值4.9个标准差),超環面儀器测量到质量为126.5GeV的新粒子。这两个粒子极類似希格斯玻色子,但还有待物理學者进一步分析来完全确定探测器探测到的粒子是否為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機制廣泛被視為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重要理論基礎,

你知道吗?

歡迎參與

  • 您可以……
自然科學育種 - 光電比色計 - 暴風雨 (科學) - 傅立葉效應 - 宇稱守恆 - 偽醫療 - 原子核结构英语Nuclear structure - 环神经动物英语Cycloneuralia - 颚胃动物英语Gnathifera (clade)
应用科学与技术表面效應 - 烟雾探测器英语Smoke detector - 量子糾纏實驗描述 - 热解聚英语Thermal depolymerization - 定日鏡英语Heliostat - 熔鹽
已創建待審核:稀有地球假說
  1. 創建以上請求條目。
  2. 兴趣小组簽到,讓相關同好認識您並交流連絡。
  3. 改善現有條目的品質,參與科技提升計畫相關提案。
  4. 翻譯各語言維基的相關條目到中文維基,參與化學翻譯請求
  5. 參考可靠來源寫新條目,參與自然科學條目請求应用科学与技术條目請求
  6. 直接擴充更新科學小作品

新知

< 科學新聞動態 下列日期是新聞發布時間,而非事件發表或發現時間
2022年焦點新聞

2021年焦點新聞

2020年焦點新聞 

2019年焦點新聞 


参考文献

  1. ^ 首次 中國太空站機械臂轉位貨運太空船試驗成功. 中國時報. 2022-01-06 [2022-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2. ^ Michael O'Riordan. David Bennett, First Transplant Recipient of a Pig Heart, Dies. TCTMD. [2022-12-18]. 
  3.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已到達最終觀測位置. BBC News中文. 2022-01-25. 
  4. ^ Solidot | 水熊虫通过坠毁的以色列飞船散播到月球表面. www.solidot.org. [2019-08-31]. 
  5. ^ Solidot | 以色列月球登陆器登陆失败. www.solidot.org. [2019-08-31]. 


前次頁面更新時間為2024年6月2日 02時36分18秒 UTC,您可以清除緩存頁面